
2025年夏天,汽車圈的火藥味愈發濃烈,一場圍繞新能源汽車的“口水”戰,正將汽車行業競爭白熱化的現實,擺到了公眾面前。
先是5月底,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提醒:“汽車產業的‘恒大’已經出現了,只不過沒爆而已”?!败嚾愦蟆闭撘怀?,行業內外一片嘩然,不少網友認為,這是將矛頭指向了比亞迪。
不久后,比亞迪公關部總經理李云飛微博發文回應,對被暗指“汽車圈恒大”表示困惑與不滿,并從資產負債率、總負債規模、有息負債、供應商應付款及對供應商付款周期等五方面進行詳細解釋,澄清誤解。
隨著時間推移,事件熱度沒有冷下來,反而持續發酵。
最新的一幕是,在6月舉辦的2025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隔空“激辯”,將這場輿論戰推向新的高潮,吸引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比亞迪遭長城、吉利、埃安聯手“圍剿”
6月7日,2025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吉利控股高級副總裁楊學良火力全開,他表示,過去一年,新能源汽車價格戰已經內卷到惡性競爭了,“有些企業爭當卷王,以卷為榮,如果繼續這樣卷下去,國家巨額財政支持構建的汽車產業良好生態,可能被這些所謂的卷王帶向邪路。”
此外,楊學良重提“常壓油箱”事件,他表示吉利也對相關車輛做了拆車對比測試,得出的結論與長城舉報的信息“完全一致”,他表示從長城舉報到現在已經過去兩年了,呼吁要有公開的結論,不能不了了之。
早在2023年,長城汽車曾舉報比亞迪部分PHEV車型使用常壓油箱,涉嫌排放不達標。比亞迪當時回應稱技術方案符合國標,但事件始終未完全平息,成為同行博弈的焦點。楊學良此番言論,矛頭直指比亞迪。
隨后上臺的廣汽集團埃安營銷本部負責人肖勇,也來添了一把火,笑著說楊學良是車圈“嘴替”,贊同他的發言。
6月8日,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進行回應,“比亞迪在2021-2023年采用的常壓油箱方案,符合法規要求,對于PHEV車型長期使用純電行駛,每隔一周通過啟用發動機運轉3-5分鐘,釋放蒸汽,排放符合要求”。
此外關于“車圈恒大”,李云飛稱,河北某車企去年下半年以來,持續發起汽車行業“高負債率”“財務造假”“財務審計”及“車圈恒大”等話題,煽動輿論并推波助瀾。去年底,該車企還向深交所、港交所及國家相關金融監管機構惡意舉報比亞迪,經過證券交易所及國家相關監管部門的詳細調查,確認我們沒有問題。
李云飛強調,歡迎同行之間相互監督,但針對惡意舉報、拉幫結派、詆毀抹黑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車企困在存量焦慮中
汽車圈的一場場“口水戰”,本質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從增量擴張轉向存量競爭的必然產物。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4%和35.5%。2025年,汽車行業仍將保持良好的增長趨勢。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師建華曾表示,雖然汽車行業仍將保持增長,但全球核心汽車市場進入飽和期,中國汽車市場亦進入存量競爭時代。
在存量市場中,市場份額的爭奪變得異常激烈。乘聯會數據顯示,僅2024年全年降價車型達227款,在降價幅度方面,新能源車新車降價車型的平均降價力度為1.8萬元,降價幅度達9.2%。如此激烈的價格戰,不僅是車企為爭奪有限市場份額的無奈之舉,更是行業內卷的直觀體現。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車企們陷入了存量焦慮,不得不通過降價、輿論戰等手段,試圖在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
在這場競爭中,如何保持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如何通過合理的手段提升自身實力,將是每一家車企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紫金財經認為,新能源汽車的競爭,終究要回歸技術創新與用戶體驗。當“口水戰”退潮,企業能否在智能駕駛、電池技術、服務模式等領域持續創新,建立護城河,才是決定未來十年勝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