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紫金財經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7月20日,《人民日報》頭版報道了長城汽車做大做強民族品牌,立足中國邁向全球的故事,并對魏建軍所倡導和堅持的長期主義進行點贊。這一報道引發了外界廣泛關注,也讓更多人將目光投向快速發展的中國汽車制造領域。

這份情懷,既是技術攻堅時的“不破樓蘭終不還”,也是全球化布局時的“產業報國”擔當,更是面對行業亂象時的“堅持原則立場、恪守長期主義”的戰略定力。
正是這份情懷,驅動著魏建軍和他的長城汽車一路前行,在汽車領域不斷創造奇跡,讓中國汽車工業從“制造”邁向“智造”,一步步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垂直整合做強做大汽車產業,并在苦煉內功的基礎上揚帆出海。
人間正道是滄桑!當下,中國汽車工業正站在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的關鍵節點。而魏建軍35年如一日“把車造好”的家國情懷,不僅引領長城汽車從鄉鎮改裝廠成長為全球智能制造標桿型車企,更折射出中國汽車產業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的轉型軌跡。
堅持技術自強,用實力打破外資壟斷
在《人民日報》頭版對長城汽車的報道中,一句 “鉚足一股勁,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精準勾勒出長城汽車數十年如一日的技術自立戰略。魏建軍多次表示對核心技術的高度重視。
這幾乎就是長城的執念!在這樣的執念和信心支撐下,長城汽車在技術自研的道路上深耕不輟,在研發方面一直保持著高投入。數據顯示,長城汽車已經連續三年研發投入超過百億元,工程師團隊高達2.3萬人,相當于每4名員工就有1名工程師。
長城汽車環境風洞實驗室可以模擬零下40攝氏度至零上60攝氏度的極端溫度,最高風速可達每小時250千米,在行業內頗有名氣。長城汽車還投資近100億元創建硬件最全、全球領先的試驗體系,具備新能源、熱管理等領域的2000 余項試驗能力,以及亞洲最大的獨立安全試驗室和自主品牌車企第一家綜合性試驗場等。
“真金白銀”的長期投入,換來的是多項核心技術突破,可自主研發4.0T V8雙渦輪增壓發動機、3.0T V6發動機、9AT/9HAT變速器等高端技術產品。
在新能源技術領域,長城Hi4技術體系帶來“四驅的體驗,兩驅的能耗”,開啟全民四驅時代。
從 4.0T V8 發動機到 9AT 變速器,再到 Hi4技術體系,長城汽車以一系列自主核心技術的突破,填補了國內多項技術空白,打破了外資品牌的長期壟斷。
長城汽車在魏建軍帶領下,這份對自主創新的執著堅守,早已在時光的淬煉中開花結果——不僅構建起覆蓋傳統動力、新能源、智能化的全領域技術護城河,更讓 "中國智造" 在全球汽車產業格局中占據一席之地,為行業樹立了以自主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桿。

長城汽車的“森林生態”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護城河,更以點帶面推動了整個產業鏈的技術進步,為中國汽車產業穩鏈、強鏈、延鏈創造價值。
構建生態出海,改寫中國品牌全球格局
打鐵還需自身硬,苦煉內功之后自然要放眼全球。魏建軍不止一次地表示,汽車產業生而全球,中國汽車的天然使命就是走向深藍,讓中國制造的底氣,被世界看見。
實際上,長城汽車的全球化布局起步很早。早在1997年,首批長城皮卡出口中東,至今長城皮卡仍是國內外銷量冠軍。
從2018年開始,中國車市由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中國汽車企業若想實現持續高質量發展,必須要將目光投向海外,開拓更廣闊的市場版圖。
經過二十余年的海外經營和積累,魏建軍帶領長城汽車推進全球戰略升級,在海外市場聚焦一“ONE GWM”品牌戰略,推動長城汽車從單一出口轉向“研產供銷服”全生態出海。
如今,長城汽車產品已進入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渠道超 1400家,海外銷量超200萬輛,全球用戶超1500萬。
值得一提的是,長城的全球布局絕非簡單的產能復制,而是“在當地,為當地”的深度融入。
比如在動力領域,全球市場的用戶需求呈現出顯著差異。數據顯示,2024年燃油車、混動車和純電車在全球市場的滲透率分別為 67%、18% 和 15%。面對這種多元化的市場格局,長城汽車提出了“泛內燃機戰略”。這一戰略并非簡單地在燃油與電力之間做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秉持尊重全球用戶多樣化需求與使用場景的理念,讓內燃機和電驅系統搭檔,從而使每一款車型都能更好地適配不同地區的市場需求。
今年5月,巴西總統盧拉在中國會見魏建軍,雙方就深化巴西業務達成共識。按計劃,長城汽車巴西工廠將于2025年下半年在巴西投產,其意義遠遠超越產能的簡單復制,而是一個以巴西為戰略支點撬動拉美大市場的重要落點。
巴西工廠即將投產,代表著中國汽車產業以體系化能力替代零散輸出,以可持續發展思維重構全球布局,它既是長城汽車35載積淀的一次盛大爆發,亦是為中國汽車工業開辟的高質量出海新航道,一條可以復制、值得借鑒的全球進軍之路。

而這一切的背后,始終貫穿著魏建軍對“汽車生而全球”的深刻信念與戰略定力,從早年推動皮卡出口中東,到布局海外工廠,再到“生態出?!辟x能全球化,他始終以長期主義的視角,推動企業從“產品走出去”向“產業走進去”跨越。這種以生態思維重構全球產業分工的魄力,不僅讓長城汽車在全球市場扎下深根,更為中國汽車品牌出海提供了可借鑒的范本。
踐行實業報國,用長期主義重塑產業價值
在當今喧囂的商業環境下,魏建軍始終以“造車人””的本分堅守實業初心,對商業炒作保持著清醒的認識與堅決的抵制態度,以“十年磨一劍”的長期主義對抗行業短視,為汽車產業注入難能可貴的理性力量。
一方面,魏建軍帶領長城汽車始終心無旁騖地深耕核心技術研發領域。“全球汽車專利大數據平臺”顯示:2025年上半年,長城集團獲得授權專利2962項。其中,新能源汽車專利1118項。專利授權總量和新能源汽車專利授權量均位居自主整車集團第一位。 截至2025年6月底,長城集團已經累計申請專利近5萬項,獲得授權專利近3萬項。
另一方面,魏建軍堅持品質競爭。在行業價格戰頻仍,“內卷”無以復加的慘烈時刻,魏建軍發出振聾發聵的一問:“一輛車降價十萬,質量怎么保證?” 長城最在意的就是質量,堅持“有質量的市場占有率”,他坦言:“寧可市占率少一點,也不去追求沒有意義的銷量?!?br >
而消費者也表現出來對長城汽車質量優先的極大認同。數據顯示,2024年長城汽車總銷量為123.3萬輛。其中,20萬元以上車型銷售35,475輛,同比增長56.22%,產品結構呈現高端化趨勢,品牌向上趨勢明顯。
這種對品質的堅守,讓長城汽車在行業內卷中實現業績“逆勢增長”。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2021.95億元,同比增長16.73%;歸母凈利潤為126.92億元,同比增長80.76%。不僅營收、凈利潤數據亮眼,單車收入也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6.38萬元,同比提升2.3萬元。

從研發投入到品質堅守,從長期主義到社會責任,魏建軍以35年的實踐證明,長期主義不是“慢”,而是拒絕“投機”。“實業報國”也不僅僅是口號,而是將每一輛車造好、讓每一位用戶安心、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點滴行動。這種堅守,正是中國制造業從“規模擴張”邁向“質量突圍”的縮影。
《人民日報》頭版報道,是對堅守“行業正道”的力挺
魏建軍所秉持的長期主義、品質至上理念,以及他帶領長城汽車在技術研發、全球化布局等方面的實踐,恰恰是中國汽車產業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生動探索。
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無疑站在風口之上,產銷量連續多年全球領先,新能源滲透率快速攀升,成為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
但繁榮背后,行業隱憂漸顯,部分企業陷入“價格戰”泥潭,以犧牲品質為代價換取短期銷量;有的熱衷于概念炒作,將未落地的技術包裝成 “黑科技”。這種“抄近道”、?;ɑ畹姆绞?,不僅引發公眾對產品安全的擔憂,更透支著中國汽車品牌的長期信譽。

魏建軍的幾次言論,一度引發爭議,質疑和力挺者皆有。從不被理解到“國家戰略踐行者”,魏建軍從未動搖,他帶領長城汽車在行業“內卷”中始終保持定力,拒絕為追求銷量犧牲品質,堅持“有質量的市場占有率”;不盲目跟風熱點,而是持續研發,構建起覆蓋動力、智能、生態的自主技術體系。魏建軍無疑是“產業健康發展的守護者”。
此次登上《人民日報》頭版,恰恰說明主流價格觀更加認同高質量發展,更加認同長城汽車腳踏實地的長期主義路徑。從國家戰略層面看,長城汽車在技術自強、生態出海、品質升級等領域的實踐,與“制造強國”、“質量強國”、“高質量發展”戰略高度契合,為中國汽車產業從規模領先向實力領先轉型提供了可借鑒的范本。
紫金財經認為,真正的產業突破,從來不是投機取巧的 “彎道超車”,而是久久為功的 “行穩致遠”。唯有以家國情懷為底色,以長期主義為路徑,才能讓中國汽車真正贏得全球市場的尊重,實現從 “汽車大國” 到 “汽車強國” 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