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而“智駕功能”作為智能化的核心賣點,成為車企競相角逐的戰場。
然而,喧鬧的流量可以載舟也能覆舟。近期,汽車行業被安全陰云持續籠罩,汽車的安全性問題,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對于車企來說,智能駕駛的底線是安全,智駕所要實現的,也是要給用戶提供更加安全的駕乘體驗。
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汽車安全投訴量同比激增137%,其中智能駕駛系統誤判、電池安全缺陷等問題占比超過60%。行業陷入“談智駕色變” 的境地,而消費者對車輛安全性能關注程度愈發強烈。
在此背景下,長城汽車主動以透明化姿態回應公眾關切,將自家車型的“安全底牌”推向臺前。用一場碰撞測試直播,消除公眾的安全焦慮,同時也揭開了這家車企35年來在安全領域不斷躬耕的冰山一角。
一場安全碰撞測試,撕開長城汽車“安全至上”的面紗
4月18日,在央視鏡頭下,長城汽車舉辦了全新魏牌高山碰撞安全直播測試。
在直播中可以看到,此次測試真實模擬了三代五口家庭出行時可能遭遇的交通事故場景。測試車輛以15km/h的速度正常行駛通過十字路口,被另一輛誤闖紅燈的高速來車(60km/h)從側面撞擊至第三排座椅區域的危險場景。
在這樣的極端條件下,魏牌全新高山表現出了卓越的防護能力:整車結構保持完整,座艙空間未被入侵,非撞擊側車門可以順利開啟,同時電池系統無漏電、起火等現象,有效避免了事故對司機乘客造成的二次傷害。
這場全民關注的直播下,碰撞數據分析進一步驗證了魏牌全新高山的動態安全表現。
在試驗中,魏牌全新高山安全帶迅速啟動預緊功能,氣囊和氣簾精準彈開,為車內成員提供多維度保護屏障。試驗假人的狀態顯示,“一家五口”的頭部、胸部及腰部均未受到顯著傷害。
這場“自曝家底”的公開測試,是長城汽車對公眾乘用車安全焦慮的一次“強硬”回應,用硬核實力告訴大家,長城汽車面對危險情況時非常安全,沒有問題!
“長城不做打興奮劑的運動員”,在直播中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直言,要聚焦安全與技術,而非短期流量之爭。
把安全刻在骨子里,長城汽車用一場碰撞詮釋長期主義
事實上,長城汽車在智能化的浪潮中頗有建樹,同時長城汽車長期主義的使命感不變,始終把安全放在首位,把安全基因刻在骨子里。長期汽車2008年自建國內首個車企碰撞試驗室,2017年升級“全面安全”理念,更是在2025年,建成總建筑面積5.7萬平米、總投資5 億元的亞洲最大的安全試驗室。
2024年,長城汽車研發投入達104億元,其中安全研發是重中之重,將安全作為技術進化的基石。
前不久魏建軍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稱:“全新高山預售發布會就要召開了,我提了要求,一句吹牛的話都不能有,歡迎大家監督,也希望大家關注。”
某種程度上而言,“一句吹牛皮的話都不能說”的禁令,不單單是長城一貫的“做比說多”的行事風格,更是長城汽車更深層的戰略考量。
早在今年2月,魏建軍就表示,“智能駕駛不是一場秀,實踐出真知。”彼時,友商幾乎開始全系普及智駕,追求 "智駕平權",但長城選擇另一條道路。
在魏建軍看來,真正的智能駕駛技術關乎每一個用戶和家庭的出行體驗和安全,滿足用戶高頻出行需求的同時,安全第一性原則始終是長城的首要原則之一。追求極致的用戶體驗和極致的安全,這是長城汽車孜孜不倦的追求。
在參數比拼與資本故事大行其道的當下,長城汽車以最本真的姿態——重視用戶體驗和極致安全,來重新構建汽車與用戶之間的信任紐帶。
長城汽車的堅守也與當下的政策正向呼應。4月16日,工信部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會議強調,汽車生產企業不得對智能駕駛功能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
根據會議要求,車企需充分測試驗證組合駕駛輔助功能,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切實擔負質量安全主體責任。這一舉措旨在規范智駕市場宣傳亂象,提升產品安全水平,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工信部的這一要求,明確表達出加強智駕監管的意圖,勢必將為“智駕亂象”畫上休止符。
智能駕駛的終極命題,不是冰冷的代碼對人類駕駛權的僭越,而是鋼鐵之軀對血肉之軀的溫柔托舉。當長城汽車用一場真實的碰撞測試詮釋長期主義,我們可以看到穩健前行者,對生命的敬畏,對技術本質的回歸。
科技的溫度源于對生命的敬畏,把安全刻在骨子里,是長城汽車最沉默、最有力的競爭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