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宇樹科技開源了人形機器人G1的操作數據集,涵蓋擰瓶蓋、倒水、疊色塊等五大任務,包含640x480分辨率圖像及七維機械臂狀態數據,通過HuggingFace LeRobot框架實現快速部署;2024年12月,宇樹科技宣布全面開源機器人訓練代碼,包括強化學習(RL)訓練框架及Sim-to-Sim(模擬到模擬)、Sim-to-Real(模擬到現實)遷移代碼,覆蓋Unitree H1、G1等機型驗證,開發者可快速實現算法到真機的部署,研發周期縮短30%;去年年底,宇樹科技發布的B2-W機器狗演示視頻中展示了其空中翻轉、旋轉、倒立以及在復雜地形上的穩定性,同樣引發了全球轟動,并被特斯拉及Space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轉發并評論;在今年的消費電子展(CES 2025)上,宇樹科技展示了最新的Go2機器狗和G1人形機器人,進一步鞏固了在全球機器人領域的地位。
如果說Deepseek的投資方向值得關注,那么宇樹科技的投資以及邏輯也值得研究。
三大宏觀因素驅動宇樹價值重估
宇樹科技在機器人領域擁有四大核心優勢。首先,技術壁壘方面,宇樹科技是全球唯一實現大模型+精密執行器全棧自研的企業。其次,相較于競爭對手,宇樹科技存在明顯成本優勢,量產成本比波士頓動力低75%。宇樹科技的四足機器人Go1系列起售價為1.6萬元(約2,300美元);波士頓動力第一款對外銷售的四足機器人Spot售價則高達74,500美元(約合50多萬元)。第三,宇樹科技的數據飛輪可以讓50萬臺機器人實時回傳數據,模型迭代速度行業第一。最后,宇樹科技擁有政策優勢,公司是入選中國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唯一民企。
除了宇樹科技自身壟斷性優勢令其估值水漲船高外,政策也助力公司驅動價值重估。首先,來自政策端的加碼。中國“十四五”機器人產業規劃落地,?2025年財政補貼+稅收減免超500億元?,重點支持“大模型+機器人”融合創新。在這一層面,宇樹科技與DeepSeek建立了合作關系,強強聯合旨在將DeepSeek的強大AI技術融入到宇樹科技的機器人產品中,以推動智能機器人的發展。其次,來自需求端的爆發。工業領域,制造業勞動力成本年增12%,倒逼工廠自動化改造。在此背景下,202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45萬臺?,同比提高58%。消費領域,老齡化加速催生百億級家庭服務機器人市場,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4年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738億元,2025年預計會達到850億元。最后,源于?全球供應鏈重構。科技部將人形機器人列入“戰略性技術清單”,國產化率要求?≥70%?(2027年目標)。宇樹科技?核心部件自研率超90%?(電機、減速器、電機驅動器、編碼器、傳感器、主控系統甚至電池等),規避歐美技術封鎖風險。
產業鏈企業價值獲重估
宇樹科技作為全球四足機器人領域的頭部企業,價值重估不僅會影響公司自身,還會對供應鏈上的部件供應商產生顯著影響。
A股市場中,與宇樹科技官宣合作的企業主要包括以下幾類:直接供應商、技術合作方以及間接持股股東。直接供應商中,長盛軸承(300718.SZ)作為宇樹科技自潤滑軸承的供應商,產品主要用于機器人關節部件。自2024年7月確認合作以來,長盛軸承股價大幅上漲,春節后漲幅接近翻倍,市值已由去年低點翻近10倍。中大力德(002896.SZ)、盛通股份(002599.SZ)等也已官宣與宇樹科技有相關合作。中大力德為宇樹科技提供機器人關節運動的核心部件如減速器等;盛通股份在四足機器人教育方面與宇樹科技開展合作,并且是A股里唯一和宇樹科技在四足機器人領域直接合作的公司。這兩家企業市值均在今年實現了翻倍。
技術合作方方面,凌云光(688400.SH)與宇樹科技聯合開發具身智能解決方案,基于其自主研發的動捕系統FZMotion,為機器人提供高精度動作捕捉技術支持。北緯科技(002148.SZ)參股公司天宇經緯為宇樹科技提供5G網聯解決方案,支持機器狗等無人設備的聯網應用。雖然這些企業估值在今年也獲得相應提升,不過資金認可度稍遜于直接供應商。
間接持股股東中,金發科技(600143.SH)、實益達(002137.SZ)、深信服(300454.SZ)等間接持有宇樹科技股份,不過這些企業持有比例均不足1%,影響相對有限。
宇樹科技引領機器人產業賽道實現了價值重估。未來隨著公司不斷提高機器人產業上限天花板,眼下的估值重估僅是一個開始。當前沒有進入公司供應鏈體系中的各個機器人零部件企業,也能收獲到產業高速發展背景下的整體高溢價紅利。
從機器人各個部件占總成本比中可以看到,伺服系統、減速器占據了成本半壁江山,分別占比35%、20%,AI算力模組、力傳感器、固態電池、碳纖維結構件等分別以18%、10%、8%、7%緊隨其后。對于中國機器人產業鏈內企業而言,技術溢價部件企業?匯川技術(300124.SZ)(伺服系統)、?鳴志電器(603728.SH)(伺服系統)等高價質量環節企業有望受益機器人行業需求爆發,訂單可見性強,估值進一步拔高。另外,國產替代標桿?綠的諧波(688017.SH)(諧波減速器)、中復神鷹(688295.SH)(碳纖維)有望打破海外壟斷,為機器人增加成本可控性。技術復用條線的企業例如拓普集團(601689.SH)(輕量化)、寒武紀(688256.SH)(AI芯片)有望跨行業滲透打開第二增長曲線。
這一輪中國科技企業的價值重估號角已吹響,機器人產業將會是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