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報顯示,2024年全年,康佳集團營收、凈利潤雙降,其中營收111.15億元,同比下滑37.73%;凈虧損32.95億元,同比下滑52.31%。此外,公司總資產也較上一年度減少了54.12億元,同比下滑15.11%。
新浪科技統計發現,在2022年康佳集團首次年度歸母凈利潤由盈轉虧后,迄今已連續3年歸母凈利潤為負,累計虧損達69.3億元,且虧損幅度不斷擴大。
近3年共虧近70億,“第二增長”暴跌95%
“公司最近三個會計年度扣非前后凈利潤孰低值均為負值,且最近一年審計報告顯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這是康佳對于公司2024年凈利潤表現的說明。
從2024年年報的營收構成來看,全年康佳消費電子行業營收101.37億元,較上一年度同比下滑0.67%,占本年度營收比重91.20%。半導體及存儲芯片行業營收1.70億元,較上一年度同比下滑94.99%,占營收比重1.53%。
作為公司極力扶持的主業業務——消費電子和半導體業務,均在2024年度出現了大幅度下滑。其中半導體相關業務下滑幅度最大,為94.99%。
對于半導體業務營收大幅下滑,康佳集團的解釋是,“由于公司半導體業務仍處于產業化初期,未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
實際上,早在2017年,康佳就進軍了該領域,8年時間仍處于“產業化初期”,或許缺乏些說服力。
家電產業分析師劉步塵認為,康佳進軍半導體領域與當年該板塊受資本市場看好有關。然而,康佳自身并不具備技術優勢,而是通過收購進入。進入后,康佳并未建立起真正的市場競爭力,業務始終未能真正打開。簡而言之,這塊業務如同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
顯然,作為康佳集團近年來竭力推進的“雙輪驅動”戰略第二輪,康佳的半導體業務并未能真正成長為公司第二增長引擎,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公司營收及凈利潤表現。
對于本年度半導體業務營收大幅度下滑一事,新浪科技向康佳集團方面求證,截至發稿公司暫無回應。
把時間拉長可進一步發現,在2024年凈虧損32.95億元之前,康佳集團曾于2023年全年虧損21.64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47.15%;2022年全年虧損14.70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262.42%,三年間累計虧損達69.3億元。
而在扣非后歸母凈利潤表現方面,康佳集團更是自2011年以來,便已經持續虧損至今,創下連續14年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負的紀錄。
董事會發生“大地震”,即將易主
伴隨2024年度業績報告的發布,過去一年康佳集團董事會成員的大面積人員更換,也更為直觀地呈現至大眾面前。
據康佳集團年報,2024年8月26日,康佳集團時任董事局主席、董事劉鳳喜,總裁周彬,董事姚威,董事局秘書吳勇軍以及財務總監李春雷共計六人,同時離任。隨后相繼有新的人員頂替接任,至2024年10月21日全部完成更替。
對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如此大規模的董事會成員變更,實屬罕見。
早在2017年,周彬上任康佳集團總裁,大刀闊斧調整企業定位及發展戰略,一度給人留下康佳回歸的印象,但事實證明這一幕最終沒有發生,投資過于寬泛、新進入的業務始終形不成競爭力、主業市場地位持續下降、品牌持續老化……最終導致康佳集團營收持續下降,虧損連年擴大。
而今,伴隨去年8月周彬及時任董事會成員相繼離任轉任,曾經力推改革的周彬已不再擔任總裁,而新上任的康佳董事局成員,又再次開啟了對康佳集團的新一輪改革。只不過后續改革成果如何?一切尚在未知。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本次2024年度財報發布數天前,康佳集團還發布公告稱:“公司接到控股股東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的通知,為推進央企之間專業化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擬由其他央企集團對本公司實施專業化整合,本次整合或將導致公司控股股東發生變更。”
這意味著,從1991年起便成為康佳集團第一大股東的華僑城集團,在控股康佳30余年后,如今也即將退場。
昔日彩電大王,還能由衰轉盛?
作為昔日的“彩電大王”,2000年前后,康佳是中國彩電行業的老大哥,也是產品質量及品牌形象最好的彩電企業。但在進入液晶電視時代后,康佳電視市場地位出現下滑,加之管理團隊多次變動,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地位的邊緣化。
在業內人士看來,康佳之所以走到可能被控股股東“整合”并轉手的地步,根本原因在于其長期且日益惡化的經營困境、慘淡的財務數據和不斷萎縮的市場份額。“康佳集團走到今天,希望新接手一方,對康佳來一場痛徹心扉的手術,從企業戰略、品牌定位到管理層,都必須變革。”劉步塵直言。
只不過對于如今的家電市場,相比2017年周彬新任康佳集團總裁推進改革時已發生了更為嚴峻的變化,市場早已進入存量發展階段,那些品牌老化、產品跟不上變化的品牌,都將面臨被洗牌出局的處境。
留給康佳集團變革的時間,真的已經不多了。